微软 Edge 浏览器新策略曝光:只要访问主流 AI 网页就跳出 “试用 Copilot” 提示
AI大事记·2025年10月21日消息,10 月 21 日 Windows Latest 发布博文指出,为推广其自家 AI 助手 Copilot,微软在 Edge 浏览器中推出了一项新策略:当用户访问 ChatGPT、Perplexity、Deepseek 等主流 AI 聊天网站时,浏览器地址栏会 弹出提示 “试用 Copilot”。
该博文认为,这是微软的一项“巧妙设计”,旨在提醒那些习惯在 Edge 中访问 ChatGPT 等工具的用户,让他们尝试同属 OpenAI 技术栈的 Copilot。分析公司 SimilarWeb 数据显示,Copilot 的网页端市场份额尚不足 2%。不过若将 Windows 系统 / Microsoft 365 等内置渠道算入,其整体份额会显著更高。
报道称,这并不是微软首次使用这种“入口级”推广策略。此前,IT之家援引相关报道指出,当用户在必应 (Bing) 搜索 “ChatGPT”“Gemini”“Deepseek”等关键词时,搜索结果页优先展示 Copilot 广告,试图在搜索入口处抢夺用户流向竞争对手。此次,这种引导行为从搜索引擎延伸至浏览器本身。
在测试中发现,该提示仅在用户访问 ChatGPT、Perplexity 和 Deepseek 等特定 AI 工具网站时出现,而当用户访问 Gemini 或 Google.com 等常规网页时,不会触发该提示。
🧩 功能机制 + 战略意图解析
🎯 浏览器入口推广机制
- 当用户使用 Edge 浏览器访问竞争对手 AI 网页(如 ChatGPT、Perplexity、Deepseek)时,地址栏左侧或右侧会弹出 “试用 Copilot” 提示或按钮。
- 该机制利用了浏览器作为“用户访问入口”的定位,通过入口级提示尝试转移用户至 Copilot 生态。
- 此举与微软此前在 Bing 搜索层面的策略一致,是“入口拦截 +用户分流”的延伸。
🛠 市场与产品层面的考量
- 微软把 Edge 浏览器作为其 AI 生态的延伸载体,通过 Edge 本身导流至 Copilot。
- 在网页端 Copilot 尚未完全取得规模市场份额的背景下,微软通过 Edge 浏览器将流量入口置于自家手中。
- 此策略也反映出 Microsoft 在 生成式 AI 竞争中的多维布局:不仅是模型、平台竞争,还包括“谁能成为用户链接入口”。
🌐 多视角 + 行业观察
- 媒体视角(如 Windows Latest): 报道指出,浏览器提示机制虽属营销行为,但因为抢占“用户到 AI 工具的第一跳”而被认为有“竞争色彩”。
- 技术市场观察: 分析认为,AI 助手未来的竞争不仅在工具本身,更在“入口+平台+生态”层面。微软此举是在“谁成为用户入口助理”上抢先。
- 用户反馈 / 社区讨论: 部分用户在推特 / Reddit 上表达,此提示可能干扰浏览体验,亦有人认为浏览器应避免过度“推荐”自家工具。
- 竞争对手视角: 对于 OpenAI、Deepseek 等公司而言,此类入口干预可能构成“资源流向 Tailored”问题,也给其生态推广带来挑战。
⚠ 风险 / 不确定性 / 观察点
| 方向 | 潜在问题 / 不确定性 | 
|---|---|
| 用户体验干扰 | 当浏览器在访问特定 AI 网站时弹出提示,可能被用户视为强推,影响信任与使用体验。 | 
| 公平竞争 /平台偏向 | 微软 Edge 的提示功能是否构成对竞争对手 AI 流量的“入口阻断”,可能引发监管 /公平竞争质疑。 | 
| 隐私 /数据政策透明度 | 提示机制是否收集访问数据或用于 Edge 推广策略,用户是否知情尚不明确。 | 
| 流量统计可靠性 | 微软声称 Copilot 网页端市场份额低 (<2%),但整体数据(含 Windows 内置)不透明,实际影响难以量化。 | 
| 策略可持续性 | 如果用户感到被强推或体验下降,提示机制可能失效或反效果。 | 
🧠 总结 / 思考
核心回顾
-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访问 ChatGPT、Perplexity、Deepseek 等主流 AI 工具网站时,在地址栏弹出“试用 Copilot”提示。 
- 微软通过浏览器入口优势尝试引导用户转向自家 AI 助手 Copilot,以抢占竞争对手流量。 
- 这一策略标志浏览器与 AI 产品的竞争边界更加模糊,也将“流量入口控制”纳入 AI 竞争的新维度 
值得思考 / 我的疑问
- 用户是否愿意接受浏览器中被推荐自家 AI 助手的体验?
- 此策略是否会引起竞争对手或监管机构的反弹?
- 在浏览器内置推广与用户自主选择之间,微软如何平衡用户信任与流量控制?
- 对于 AI 生态格局而言,“入口争夺”是否会成为下一轮关键战场?
金句送给你
“在 AI 时代,最大的竞争或许不是谁的模型更强,而是谁能成为用户打开网页的那一刻的第一选择。”
 
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