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mini 图像模块升级:Nano Banana 商用推出,开启图像生成新纪元

 

AI大事记2025年10月7日消息,谷歌宣布其代号为 Nano Banana 的图像生成模型(即 Gemini 2.5 Flash Image)已由预览阶段转入 生产环境 / 商用授权。新版支持 10 种长宽比图片批量处理,并开始计费使用。 


🧩 模型能力 & 商用细节

🔍 功能升级

  • 正式商用版的 Nano Banana 在预览版基础上新增 10 种长宽比(例如 21:9、4:3、9:16 等),用户可以根据社交平台、广告、封面图等用途灵活选取。
  • 新支持 批量处理(batch mode),即一次提交多个图像生成 / 编辑请求,提升效率。 
  • 定价方面,每 100 万输出 Token 收费 30 美元,大致换算每张图的成本约为 0.039 美元(约 0.28 元人民币)
  • 谷歌表示,该模型已具备“安全用于生产环境”的特性,并伴随商业条款保护与合规约束。 

📈 应用规模与接入方式

  • 在进入商用之前,Nano Banana 在 Gemini 平台预览阶段已被用于生成 50 亿张作品,显示出高用户使用热度。 
  • 普通用户和开发者可通过多条路径访问该模型:Gemini App、Google AI Studio、Gemini API、Vertex AI 等。
  • 谷歌官方博客也在更新公告中强调,新版本在 Gemini 应用端集成,支持上传多张图像融合 / 混搭等操作。

🌐 背景 / 补充报道 &业界视角

  • 谷歌官方称,Nano Banana 是其图像编辑 /生成模块的升级版本,专注于保持 角色一致性(character consistency) 与场景融合能力。 
  • 有独立媒体在 Medium 上撰文指出,Nano Banana 在“保留人物 /物体特征 + 局部编辑”方向表现优异,但在复杂场景 /多任务组合请求上仍存在瑕疵与边界。
  • 各类 AI /图像生成平台也已经接入 /适配该模型,如 Eachlabs 宣称 Nano Banana 已可通过其平台 API 使用,从而降低门槛。 

⚠ 风险 /挑战 /观察点

方向风险 / 不确定性
滥用 / 版权 / 侵权风险图像生成功能若被用于侵权 / 恶意用途,可能引发法律 / 道德纠纷。
质量稳定性 / 边缘比例适配在极端长宽比或复杂构图场景下,模型输出可能失真 / 出错。
成本压力 / 定价竞争对比其他图像模型服务,如果成本 / 定价不具备竞争力,可能限制普及。
性能 / 延迟问题批量处理、复杂编辑可能造成响应时延 / 资源瓶颈。
生态兼容 / 模型协同Nano Banana 如何与其他 Gemini 模型 / 服务协调工作,是未来一大挑战。
用户预期与现实落差媒体 / 用户期待可能高于模型实际表现,如何管理预期非常关键。

🧠 总结 / 思考

核心回顾

  • 谷歌正式将 Nano Banana 模型推入商用阶段,新增长宽比选择、批量处理能力,并开始收费使用。
  • 在预览阶段,该模型已广泛被使用(50 亿张作品),其商业化接入路径包括 Gemini App、AI Studio、API 等。
  • 媒体 /业界视角补充了 Nano Banana 在一致性 /局部编辑方向的优劣势,以及对其商用落地的期待与疑问。

值得思考 / 我的疑问

  1. 在极端比例 /多目标编辑场景下,模型性能能否稳定?
  2. 对于预算敏感的创作者 /小型项目,如何通过套餐 /补贴 /降成本方案促进普及?
  3. 在图像生成领域,Nano Banana 与其他模型(如 Midjourney、Stable Diffusion、OpenAI 的图像模型)相比,有哪些可持续差异化竞争优势?
  4. 在版权保护 /深伪 /滥用防控方面,谷歌将如何建立机制?
  5. 当图像生成 AI 成为常规设计 /创作工具时,传统设计 /编辑行业将如何应对变革?

金句送给你

“一个图像生成模型若能自由舞于比例与细节之间,那它不只是工具,而是创作的触媒。”